
这个“五一”假期,因重庆荣昌区政府机关食堂面向社会开放,荣昌“火”了。大量游客涌入荣昌,成为小长假里一道独特的风景,话题#荣昌政府食堂米饭蒸了半吨多#冲上热搜第一。游客涌进政府食堂,在这个“神秘场所”一探究竟;当地花式“宠客”,还供应了平常食堂没有的猪儿粑。这样的双向奔赴,当点赞!
有人总结,吃、买、玩是现代人走向远方的三大动力。“五一”小长假,很多人做足攻略、踏上旅途,追逐“诗和远方”。抓住游客的“胃”,成为各地做强文旅、擦亮地方名片的重要一环。从淄博烧烤到天水麻辣烫,从尔滨冻梨再到荣昌卤鹅,人们不远千里奔赴一座城,就是为了满足“舌尖”上的好奇。把“好奇”化为“流量”,把“流量”变为“留量”,各地也在不断尝试,迈出新步伐。不论是把停车场资源腾出来,让外地牌照车辆免费停车;还是组建志愿者队伍,事无巨细服务好外地游客;或是增开公交、延时地铁服务,让晚归的游客能够出游顺心……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把提升服务品质,增强城市服务功能,作为凭实力“留客”的重要抓手。
好的服务,永远是“留客”的秘诀。重庆荣昌政府机关食堂连续5天面向社会开放,仅小长假首日中午,便吸引超3000名游客前来体验。吃得实惠,味美更暖胃,互联网上,“好评”不断,说明当地政府这一波暖心操作,付出了真情,与游客“合拍”。事实上,多地政府食堂都在今年的“五一”假期开门迎客,江苏、重庆、湖北、陕西等地则打开党政机关大门,为游客提供免费停车服务、免费饮用水,提供暖心周到的服务。所以,推动文旅产业发展,接住泼天而来的“流量”,从来没有捷径可走,靠的是一颗真心。要多替游客考虑,在景区预约、餐饮服务、住宿保障、价格公道等方面做足功课,给游客留下好感,这样才能在口口相传中擦亮“口碑”,让“流量”长存。
展开剩余25%从政府食堂“不见外”的小细节,能够洞察出地方吸引客流、提振消费、发展经济的决心。这样“掏出家底”的姿态,让外地游客有了“回家”的感觉。距离感没了,认同感强了,何愁没有客流?然而,守住“流量”,做强“留量”,并不容易。如今,因美食、美景而“火”的城市越来越多,如何从“一时红”走向“持久红”?仍需厚植服务“内功”,因城施策、因地制宜,通过厚植文化内涵、提升服务品质等,增加“附加值”,让游客深感到此一游“值得”。还是那句话,只要付出真心,时刻“将心比心”,不做“一锤子买卖”,就能真正“留客”更“留心”。(周军)
发布于:北京市选倍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